手机官网

南昌五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赣ICP备36585544号-1   |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艾溪湖
          北路688号中兴软件园10栋

电话:0791-88165286                   HR 电话:0791-88163956

邮箱:wuyuan@fivelement.cn       HR 邮箱:hr@fivelement.cn

带你了解癌症之二——肺癌

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和健康。肺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统计数据表明,仅18%的肺癌患者自确诊后可存活5年及以上。大多数肺癌,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已是晚期,因此导致肺癌较低的5年生存率。肺癌的防治,依然任重道远,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

 

肺癌及主要类型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组织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NSCLC约占80-85%,除小细胞肺癌以外,所有类型的肺癌称为非小细胞肺癌。

 

根据WHO的组织学分类,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等。其中腺癌和鳞癌约占65-75%,是最为常见的肺癌类型。

 

肺癌的发病因素及高危人群

 

肺癌的高发年龄为45-65岁,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类:

 

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香烟烟雾中包含许多致癌物,如亚硝胺,苯并芘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吸烟为肺癌病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约是非吸烟者的20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为肺癌的危险因素。

 

肺癌家族史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肺癌患者中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个体中起重要作用。相较无亲属患肺癌者,有亲属患肺癌者的肺癌发生风险约增加两倍。

 

环境因素包括大气、辐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与肺癌的发生相关。大气污染是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包括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如室内装饰材料挥发的甲醛和氡气,排放到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工作场所接触的石棉和其他已知的致癌物质(砷,铬,镍,铍和镉)均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曾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或CT扫描的人,其患肺癌的风险相对更高。

 

 此外,心理压力,免疫状态,HIV感染等因素,与肺癌的关联尚存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肺癌的分期及主要治疗手段

 

肺癌的分期十分重要,不同分期的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有所差异。明确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统一疗效标准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肺癌的分期多采用TNM系统,T为原发肿瘤;N为区域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TNM系统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颁布的癌症分期标准,目前已更新至第8版。

 

目前,肺癌的治疗多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Ⅰ期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Ⅱ期患者则以手术,辅助化疗和放疗为主;Ⅲ期患者以手术,辅助化疗,根治性放化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为主,对于EGFR变异阳性NSCLC患者,可选择术后辅助靶向治疗;Ⅳ期患者,对于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变异阳性NSCLC患者,以靶向治疗为主,无驱动基因变异的NSCLC以化疗或免疫治疗为主。对于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方式为放疗和化疗。

 

靶向药物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飞跃性的进步。使用靶向药物进行靶向治疗是针对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对于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目前肺癌中已批准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使用激酶抑制剂治疗前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已批准的靶向药物为: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属于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EGFR靶点是可逆结合;阿法替尼、达克替尼为第二代EGFR-TKI药物,与EGFR等靶点为不可逆共价结合;而奥希替尼为第三代EGFR-TKI药物,与EGFR形成不可逆共价结合,可作用于T790M靶点。2018年4月,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2019年8月30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批准了奥希替尼用于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标志着肺癌治疗进入了3.0时代。一线选择一代/二代EGFR-TKI药物,一般1-2年会产生耐药,而耐药后约四分之三的患者会错失使用三代奥希替尼的机会,而一线选择奥希替尼治疗,可能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肺癌类器官与精准医疗

 

 

类器官培养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突破性科学技术,是利用具有干细胞潜能的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形成的“微组织”。研究发现,人源肺癌类器官保持了来源组织的组织病理学以及突变特征,因此,肺癌类器官可作为“试药替身”,测试被筛肺癌药物的抗癌疗效和可能的毒副作用,适用于肺癌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医疗。

 

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肺癌治疗,如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有6种可选的靶向药物,究竟哪一种最合适患者,基因检测不能给出进一步的提示,而肺癌类器官可以作为“试药替身”,在多种可选的靶向药物中,找出最佳的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因此,基因检测联合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Noone A, Howlader N, Krapcho M et al. SEER cancer statisticsreview, 1975-2015, based on November 2017 SEER data submission, posted to theSEER web site, April 2018.

2.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3.临床肿瘤学,第四版,十二五规划教材   万德森主编

4.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Version 5. 2019. 

5.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Small Cell LungCancer, Version 5. 2019. 

6.Sachs N, Papaspyropoulos A, Zomer-van Ommen D et al. Long-termexpanding human airway organoids for disease modeling. EMBO J. 2019 Feb 15;38(4).